全国诗词文化大赛来自全国各地的广大诗词、文学爱好者积极参与,共有1000多篇诗词、诗歌、对联、精短散文、短文、小小说作品参赛。
本次比赛旨在挖掘中华诗词艺术、中华文学艺术的后备英才,展现传统艺术的时代风采,参赛作品内容健康、积极向上、传递正能量。来自全国多个省市,千余名优秀文学作家及诗词爱好者,共计来稿近万余首参与了本次赛事。本次赛事吸引了专业艺术家、作协成员、各大高校的诗词达人、机关单位、商旅人士等各界诗词爱好者。他们有80多岁的古稀老者,也有在校就读学生等等,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,描绘出了他们心目中的天河,弘扬诗词文化的同时也启发了一大批现代人对诗词的兴趣!他们用自己的真情实感、诗情画意,描绘出了其心目中的祖国壮丽山河和醉美天河,弘扬中华民族优秀诗词文化的同时,也激发了一大批现代人对诗词的浓厚兴趣!
权威支持媒体:
腾讯新闻:
创办至今,已经成为集新闻信息、区城垂直生活服务,社会化媒体资讯的互联网平台。
搜狐新闻:
中国的新媒体、搜狐是一个新闻中心、艺术文化中心、联动娱乐市场、娱乐中心、体育中心。
展开剩余82%凤凰新闻:
全球领先的网络新媒体公奇,秉承“中华情怀;全球视野,进步力量”的媒体理念为主流华人提供互联网媒体。
在初赛获奖者中,民间诗词爱好者李晓萱获得优异好成绩。
李晓萱个人简介:
李晓萱,来自湖北洪湖,那片波光粼粼的水乡是我的灵感摇篮。
我热爱诗歌,诗歌于我而言,是灵魂的独白,是与世界对话的桥梁。在文字的世界里,我尽情遨游,创作了许多诗集,也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少原创作品。像《夕颜》记录着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美好;《黎明会很长很长》是我在漫漫长夜中对希望的守望;《今夜的风》则是捕捉了某个瞬间的思绪与情感。
很幸运能参加这次“咏絮杯”大赛,我期待能在这个舞台上,与更多热爱诗歌的朋友交流,用诗歌碰撞出更绚烂的火花,也希望能借这次机会,让更多人看到我笔下的诗意世界。
李晓萱获奖作品鉴赏:
《永远!到底有多远》
作者:李晓萱
永远
到底有多远
去问问那
坚定的誓言
是否经得起
时间的考验
永远
到底有多远
去问问那
美丽的诺言
是否经得起
岁月的变迁
永远
到底有多远
去问问那
善意的谎言
是否经得起
敷衍
永远
到底有多远
也许
只是停留在
诉说的
那一瞬间
也许
永远铭刻在
心里面..
《一路芳华》
作者:李晓萱
光阴似箭
岁月变迁
回眸的刹那
让我不禁感叹
昨夜的星辰
我该如何留住你的
璀璨
今夜的星空
我该如何起舞
明天那幸福的彼岸
我该如何一路芳华
《愿你!执迷不悟时!有人陪伴》
作者:李晓萱
愿你永远在付出!
因为只有足够富裕
才能永远付出!
但愿!永远不会被辜负!
愿你所受的磨难终将被风吹散!
愿你带着愿景而来牵着愿景而归!
愿你执迷不悔时有人陪伴!
愿你一辈子下来心上没有伤!
以下是评审对诗的对比分析与综合解读:
李晓萱诗歌的共性
1. 时间感知强烈:对时间流逝的敏锐观察(永远、岁月、光阴)是重要的情感触发点和思考维度。
2. 情感真挚深沉:无论是质疑、感伤还是祝福,情感表达都直击人心,真诚恳切。
3. 关注心灵状态:誓言、诺言、谎言、芳华、愿景、付出、磨难、陪伴、心上无伤…核心都围绕着人的内心世界、情感体验和精神追求。
4. 结构清晰有力:善用重复句式、排比结构增强节奏感和情感力量(如《永远》的追问,《愿你》的排比祝福)。
5. 语言凝练意象化:用“星辰”、“彼岸”、“风”、“心上伤”等意象承载抽象情感和哲思。
6. 温暖的底色:即使在质疑和感伤中(如前两首),也流露出对真诚、美好、陪伴的向往和珍视;《愿你》更是直接传递了强大的温暖与支持的力量。
李晓萱的这三首诗,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人生中关于承诺、时间、追寻、困境与关怀的核心命题,语言优美,情感真挚,富有哲思,展现了作者细腻的内心世界和人文关怀。
本次大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,也注重创新传播,通过创新诗经文化的解读和传播模式。参赛诗友精彩的诗句不断赢得热烈欢呼,仿佛一幅幅穿越千年的诗经文化旅行,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《诗经》文化走出历史、走进现代人的生活,推动了诗词文化更广范围、更深层次、更高水平上的发展。
发布于:福建省景盛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